下载专塑视界,你将 免费获取 :每日 1000+ 供求信息, 30W+ 牌号数据, 160W+ 行业人脉, 全行业 企业库
立即下载
专塑视界
视频 资讯 快讯
特种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盛禧奥(Trinseo)正在意大利罗镇开设新一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解聚工厂,帮助提升可持续塑料的潜力。该示范装置计划于2024年第一季度投入运行,标志着将重塑塑料生态系统作为循环经济一部分迈出了关键一步。PMMA以其在各种应用中的多功能性而闻名,将通过这种先进的回收和纯化工艺进行改造,使其可以重新回到塑料价值链并支持循环目标。该解聚工艺旨在实现报废PMMA以及其他难以回收的结构的有效回收,这些结构最终将用于生产丙烯酸树脂、板材和含有回收材料的化合物。 解聚是一种化学回收技术,是对更传统的机械回收工艺的补充。虽然机械回收对于成功的循环经济至关重要,但解聚通过将聚合物还原为其组成单体而创造了全新的机会。这允许回收更广泛的PMMA基材料,支持回收含量和总体回收率的提升,并有助于减少对原始材料的制造需求。 盛禧奥首席可持续发展官Francesca Reverberi表示:回收技术的创新对于有效回收各种类型的材料至关重要。这一新装置是可扩展系统的又一重大成就,其目标是使PMMA成为真正的高品质循环材料。当与我们自己的内部采购和通过我们的Heathland回收业务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处理相结合时,我们的PMMA解聚工厂将为寻求新方法来解决塑料供应链可持续性问题提供高性能解决方案。 盛禧奥的解聚设施正在围绕连续回收模式进行开发,以生产与原始产品的质量相匹配的高质量再生PMMA,从而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促进循环塑料价值链。使用这种先进的回收技术,将回收单体引入供应链有助于实现MMAtwo项目的环境效益计算器所示的降低碳排放、水消耗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目标。向PMMA解聚的转变有助于为消费者、制造商和行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好处。从车灯到标牌等等,这项技术创造了一个机会,让一系列日常产品重获新生。 使用解聚工艺生产的材料将作为Trinseo独特的R-Life产品组合的一部分,该产品组合围绕可持续发展的承诺而设计,涵盖机械和化学回收的PMMA等级。这些产品在移动出行、建筑和消费品领域都有应用,满足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来源: 环球聚氨酯网 2023-12-08
利安德巴塞尔(LYB)今天宣布已收购位于德国 Leiferde 的 Source One GmbH 的少数股权,这是一家塑料废弃物采购和工程公司,专门为难以回收的消费后塑料废弃物开发技术解决方案。 LYB 和 Landbell 都将成为 Source One 的股东。 (Landbell 是一家全球服务提供商,在全球范围内运营着一个由生产者责任延伸 (EPR) 和回收组织组成的综合网络。) Source One是一家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方面的运营咨询公司。凭借全面的方法、创新的技术和可衡量的结果,Source One 公司以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材料的循环利用。因此,Source One 是循环经济整个产业链上各参与者之间的一个全球接口。自 2019 年以来,Source One 已为 20 多个国家的品牌制造商、生产商、零售商、市政当局、政府和消费者成功实施了循环经济解决方案、废物管理和回收项目。 本次股权收购的意义 这项战略投资使LYB能够获得Source One的工程设计和塑料废弃物采购服务。它还使LYB与Landbell建立了合作关系,为LYB的先进回收业务提供塑料包装废弃物。处理 Landbell 等 EPR 服务提供商的塑料废弃物进一步推进了 LYB 支持下游品牌企业实现塑料包装闭环的承诺。 我们致力于支持客户对循环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利安德巴塞尔循环和低碳解决方案执行副总裁Yvonne van der Laan说。我们通过对Source One的投资,来确保我们的回收活动能够获得塑料废弃物,并加强我们由可回收或可再生资源制成的循环产品组合。 图片(从左到右):Uwe Echteler (Landbell), Kai Hoyer (23 Oaks Investment), Matthijs Beijk, Carl Schirmeister (均为 LYB) Source One 50% 的股份将由德国 Leiferde 的 23 Oaks Investments 持有,该公司与 LYB 于 2022 年成立了合资企业 Source One Plastics。Source One Plastics目前在德国建造了一个节能、先进的塑料垃圾分类和回收设施。 由于我们与 LYB 和 Landbell 的关系,我们能够对 Source One 进行最佳定位并成功实施我们的增长战略,23 Oaks Investments 所有者 Kai Hoyer 说。 Landbell首席运营官Uwe Echteler表示:塑料生产和加工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由此产生的闭环机会将进一步加速Source One和Landbell集团的创新实力。 国外巨头近期纷纷布局可回收 利安德巴塞尔 11月24日,利安德巴赛尔(LYB)官微宣布,已做出最终投资决定,将在位于德国威瑟灵的工厂建造其首个工业规模催化先进回收示范工厂。该工厂预计年产能为5万吨,可回收120多万德国公民一年产生的塑料包装废弃物。工厂计划于2025年底前竣工。 该工厂将采用LYB专有的MoReTec技术,并将成为第一家商业规模的单列先进回收工厂,把消费后的塑料废弃物转化为生产新塑料材料的原料,并能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科思创 近期,科思创在上海一体化基地开工建设一条全新的聚碳酸酯生产线。这是该公司全球首条使用回收再生材料生产聚碳酸酯的物理回收产线,产线原材料主要来源于废弃水桶等,此生产线年产能将达2.5万吨,旨在满足市场对消费后回收再生塑料(PCR)日益增长的需求,主要覆盖电子电器、汽车和消费品等应用领域。 同日,科思创还宣布升级其位于泰国玛塔府基地的生产线,使其在年底前具备生产物理回收聚碳酸酯的能力。 科思创计划到2026年,将亚太地区的回收再生聚碳酸酯供应能力提升至超过6万吨/年。 据悉,聚碳酸酯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在电子电器、医疗用品、建筑节能、汽车部件等领域应用广泛,其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大问题。 韩国SKGC 近日,韩国SKGeo Centric表示,已开始在韩国蔚山建设大型废塑料回收综合体,旨在帮助该国的塑料行业迈向循环经济。 SKGC表示,计划中的蔚山高级回收综合体(ARC)是世界上第一个废塑料回收综合体 。投资高达14亿美元,园区建设占地215,000平方米。据介绍,该项目拟于2025年底竣工,将在同一个地点使用3种化学回收(先进回收)技术,包括热裂解、高纯度聚丙烯 (PP) 溶解和解聚。 将能够利用各种废塑料生产塑料原料,例如外卖包装、瓶子、汽车零部件和某些塑料纺织品。甚至能够将一些塑料,例如乙烯基和其他复合塑料,转化为可用作原油替代品的化学材料。 SKGC表示,一旦蔚山ARC开始运营,每年可将32万吨废塑料转化为新资源。该公司表示:就规模而言,大太平洋垃圾带中的塑料质量估计约为8万吨,通过ARC设施可以在三个月内处理掉。 埃克森美孚 近期,埃克森美孚化工与炼油业务负责人表示,埃克森美孚正计划进行重大投资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成为塑料回收领域的领导者。 2022年12月,埃克森美孚位于德克萨斯州贝敦的首家商业规模化工(或高级)回收工厂投产,每年可处理超过 8000 万磅(36000 吨)的塑料废料原料。 关于进一步在先进回收领域的布局,该公司正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吞鲁日、德克萨斯州的博蒙特和伊利诺伊州的乔利特,以及加拿大的萨尼亚、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荷兰的鹿特丹和新加坡进行考察。 "我们在这一领域雄心勃勃。贝敦工厂是我们第一个世界级工厂。但我们有雄心壮志,到2026年底,我们将在全球拥有更多这样的设施,年回收能力达到500,000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扩展计划,"埃克森美孚化工总裁Karen McKee表示。 这位负责人指出,埃克森美孚看到许多客户,尤其是一些品牌企业,对购买其认证的循环材料非常感兴趣。 近些年来,中石化、万华、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学、SABIC、利安德巴塞尔、科思创、伊士曼、LG化学、三菱化学、博禄等全球塑料领军企业纷纷推动废塑料回收项目。航天石化、KBR、科茂、霍尼韦尔等开发了先进的塑料化学回收工艺技术。巴斯夫、科莱恩等开发了可用于废塑料裂解油提纯的高性能催化剂和吸附剂。 来自 Steelcase 的Perchstool是由巴斯夫(BASF)化学回收的聚酰胺(PA)生产的 废旧塑料的回收再生利用可分为直接再生利用和改性再生利用两大类。 直接再生利用是指将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经过分类、清洗、破碎、造粒后直接加工成型。 改性再生利用是指将再生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性后(如增韧、增强、接枝)再加工成型。经过改性的再生塑料,其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或提高,可用于制作档次较高的塑料制品。 随着各国监管法规趋严,全球范围内对回收再生材料的需求激增。例如,欧盟提出了关于报废车辆的指令,对再生塑料的使用设定了严格的标准。此外,消费电子等领域对高回收含量材料的需求也在进一步增长。 国内塑料回收领域发展现状如何 我国的塑料回收产业相对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塑料回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他们可以实现塑料瓶流转时的低损耗率,使得回收后的食品级塑料仍然可以用于大规模制造饮料瓶。然而,在我国,塑料回收利用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难以实现高效的塑料再利用。这导致我们需要大量进口食品级塑料原料,而且国内生产的塑料颗粒价格相对较高。 其二:我国的塑料回收利用行业还面临着市场接受度低的问题。由于缺乏行业标准、检测和认证等环节,导致回收的塑料材料很难被广泛认可和应用。这不仅限制了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也使得国家政策难以支持和承认这些合规合法的产品和技术。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塑料回收利用产业正朝着积极的方向迈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塑料回收装备、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市场上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为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此外,政府也在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以推动塑料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这些努力将有助于解决技术更新慢、产业链不完整和缺乏行业标准等问题,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塑料回收利用体系。
来源: 化工新材料 2023-12-08
美国共和服务(Republic Service)公司12月5日对外宣布,该公司在拉斯维加斯的聚合物中心开业。该公司声称,这是北美第一个同类型的设施,投资额7500万美元。这个聚合物中心预计可以每年生产1亿磅的再生塑料,目标市场是可持续包装和其他应用。 聚合物中心将处理从家庭和商业收集来的塑料瓶,罐儿和容器,生产再生PET瓶片以及经过色选的HDPE和PP,之后将应用于可持续包装的生产。在品牌承诺在其包装当中采用更多的再生含量,以及越来越多的州政府要求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含量,满足这些需求的供应出现困难。到2030年,美国对于rPET的需求预计将增长到50亿磅(226.8万吨),但是,根据现有设施所能获得的供应只有25亿磅(113.4万吨)。因此,聚合物中心可以帮助企业填补这个空白。 可口可乐是拉斯维加斯聚合物中心的第一批客户之一,可口可乐已经承诺到2030年,在其包装当中至少采用50%的再生材料。这个聚合物中心将为可口可乐供应再生瓶片,从2024年开始。 在全国建设聚合物中心网络的计划正在被共和服务实施当中,第二座预计将于2024年下半年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开业。 共和服务是美国前三的垃圾清运公司之一,该公司通过建设聚合物中心正在延伸其产业链条。
为了进一步增强欧洲用于软质泡沫生产的TDI(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科思创将在2025年之前投资中高两位数百万欧元的资金,对其位于德国多马根(Dormagen)的生产工厂进行现代化改造。该工厂于2015年初投入使用,由于采用了科思创开发的气相技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TDI生产设施之一。这项工作将包括安装一个现代化的反应堆,使反应能量能够在未来用于高效节能的蒸汽发电。 现代化改造将显著提高工厂的能源效率,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现代化改造后,该工厂的能源消耗将比传统TDI生产工艺低80%,温室气体排放量每年将进一步减少22,000吨。这不仅为公司实现气候目标、在能源成本急剧上升的情况下保障欧洲TDI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提高了客户行业的可持续性表现。目前,随着设备吊装进厂,该项目一期工程已顺利完成。所有进一步措施将逐步实施,直至2025年春季。这将确保向客户持续供应TDI。 科思创管理委员会成员兼首席技术官Thorsten Dreier博士表示:我们希望继续在德国发展,并推动向气候中性生产的转型。然而,总体情况,尤其是高能源价格,使我们越来越难以进行此类投资。政策制定者最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德国在能源价格方面的竞争力,并确保为工业的气候中性转型提供可靠的基础。 Dormagen工厂作为TDI在欧洲的枢纽 位于Dormagen的TDI工厂年产能为300,000吨。它采用了科思创开发的气相技术,即使在现代化改造之前,该技术也比传统工艺减少了60%的能源和80%的溶剂。目前的投资将显著提高工厂的效率,从而进一步改善工厂的可持续性。TDI是软质泡沫的重要原材料,软质泡沫可为床垫、软体家具和汽车座椅提供舒适性。该材料将在未来继续为科思创和加工业发挥重要作用。 科思创EMEA和拉丁美洲高性能材料销售主管Christine Mendoza-Frohn博士表示:在Dormagen,我们拥有欧洲最大的TDI生产设施,这意味着该地点在为该地区客户提供可靠供应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现在,我们继续始终如一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投资不仅强调了我们对欧洲市场的承诺,同时也使我们的客户能够进一步减少间接二氧化碳排放,为消费市场开发气候中性和循环产品。同时,这项投资也凸显了我们与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一起在气候保护和循环经济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的雄心。 科思创正在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在此过程中,该公司为自己设定了到2035年实现运营气候中性的目标。提高现有生产流程的效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杠杆。从2005年到2020年,科思创能够将其单位能源消耗(即每生产一吨产品的能源消耗)降低约35%。到2035年,通过有针对性的能源管理,德国北威州三个基地的一次能源具体需求将比2020年进一步减少约25%。科思创的目标是从2035年起每年节省约1,100 GWh的一次能源。这相当于超过50,000个德国普通家庭的年消耗量。在未来五年内,这一潜力的近一半将被实现。 作为联邦能源和资源效率基金的一部分,位于Dormagen的TDI工厂的现代化改造部分由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行动部资助。
来源: 环球聚氨酯网 2023-12-06
12月4日,江苏环保公众网发布了,南京扬子扬巴烯烃有限公司轻烃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示。 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南京扬子扬巴烯烃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轻烃综合利用项目 项目地址:装置区位于扬子石化检安片区地块内;产品罐区位于扬子石化横海地块;火 炬布置在扬巴用地内。 项目投资:1030513万元,新增环保投资 26200 万元; 占地面积:总占地面积 43.3 公顷(检安片区 33 公顷,横海片区 10.3 公顷)。 职工人数:本项目劳动定员 207 人。 工作时数:四班二倒。年设计操作时间 8000 小时;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新建 100 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50 万吨/年汽油加氢装置、50 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和 5.5 万吨/年苯乙烯抽提装置。配套的公用工程系统包括原料、中间原料、产品罐区、空压站、循环水场、供电系统、火炬系统等。 建成后,年产 100 万吨聚合级乙烯,52.56 万吨聚合级丙烯等其他产品,全部用于扬子石化、扬巴公司发展下游新材料产业。 扬子石化现有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将在本项目投产之前建成投产。该项目投产后,扬 子石化炼油板块将为本项目乙烯裂解装置及扬子石化现有 80 万吨乙烯裂解装置供应 原料。 南京扬子扬巴烯烃有限公司系 2023 年 10 月 24 日由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按各出资 50%比例成立的合资公司。
来源: 烯烃及高端下游 2023-12-06
12月1日,徐圩新区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里的盛虹斯尔邦石化第四套26万吨/年丙烯腈装置投产,产出优级品丙烯腈。盛虹丙烯腈产能升至年产104万吨,这标志着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成为世界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基地。 据了解,丙烯腈是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重要原料,其上游原料为丙烯、液氨,下游主要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腈纶、丙烯酰胺、碳纤维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力发电、汽车、机械、电子等领域。但这种一材多用、量大面广的基础材料,我国曾经需要大量进口。2011年-2013年,我国每年丙烯腈进口量均超过50万吨,进口依存度均超过30%。 为了填补这项空白,2013年,盛虹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开工建设了首套年产26万吨的丙烯腈装置,于2015年一次性开车成功,这套民企第一的26万吨/年装置,日后也创造了丙烯腈行业的世界纪录连续运行949天。经过多年的培育,目前,该基地已经建成了四套装置。当时我们正在建设醇基多联产项目,在规划甲醇制烯烃产业链延伸时,我们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分析市场发展趋势,最后瞄准了丙烯腈,目标就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推动进口替代。全程经历盛虹四套丙烯腈装置的发展历程,盛虹斯尔邦石化副总经理宋国君记忆犹新。 从2016年起,包括盛虹在内的国内产能释放,我国丙烯腈进口量大幅减少,进口依存度也显著降低。2016年、2017年,我国丙烯腈进口量分别为30.61万吨、27.08万吨,进口依存度分别为13.7%、12%。在推动进口替代的同时,以盛虹为代表,中国丙烯腈企业也加速了参与全球市场、填补海外市场缺口的步伐。 2016年以后,丙烯腈下游应用发展迅速,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宋国君介绍,2019年,盛虹第二套26万吨/年丙烯腈装置投产,产能行业领先;2021年,盛虹第三套26万吨/年丙烯腈装置投产,产能升至78万吨/年,拿下中国第一。 更为重要的是,该基地建设完成了碳纤维全产业链的本土化构建,实现了碳纤维产业链供应链国产化和韧性连接。2023年5月,中复神鹰与盛虹石化签署原材料合作战略协议,双方将在丙烯腈供给方面全方位合作。中复神鹰相关负责人陈秋飞介绍,事实上,中复神鹰也是盛虹丙烯腈产品的首批用户,盛虹第一套26万吨/年丙烯腈装置投产,中复神鹰即开始试用盛虹产品。如今,一条从连云港出发的碳纤维生产链正在这里产生联动效应。 近年来,盛虹石化持续优化原料供给结构,实现多元资源保障。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总裁白玮指出,盛虹石化构建了核心原料平台+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元化产业链条的1+N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油、煤、气三头并举的核心原料平台,能够为丙烯腈、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光伏级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生产,提供原料来源的最优组合。具体到丙烯腈,白玮表示,丙烯原料三头并举,使得盛虹石化能够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装置产能,实现优势互补、降本增效。 油头:2022年12月,盛虹石化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运行近一年,这一全国单流程规模最大的炼化项目产出的乙烯、丙烯、丙烷、醋酸乙烯等,有力满足了盛虹丙烯腈等产品的原料需求。 煤头:盛虹斯尔邦石化拥有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240万吨/年醇基多联产装置,以甲醇为原料,经过MTO(甲醇制烯烃)工艺,生产乙烯、丙烯。 气头:2022年4月,盛虹斯尔邦石化70万吨/年PDH(丙烷脱氢)装置开车成功,顺利产出优等丙烯产品。结合MTO装置,斯尔邦自身丙烯整体产能即达120万吨/年,能够充分满足4套26万吨/年丙烯腈装置的原料需求。 在连云港盛虹石化产业园内,原料、工艺高效协同与配套,为盛虹在丙烯腈领域形成显著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百万吨级丙烯腈基地建成,以盛虹石化、中复神鹰为轴,包含多家下游应用企业,一个从原料、原丝、碳丝、复材到最终制品的碳纤维全产业链已经形成,一座世界级的新材料基地正在连云港崛起。
来源: 环球聚氨酯网 2023-12-05
专塑视界
手机扫码
下载APP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