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塑视界
资讯
行业趋势
资讯正文
外贸订单哪去了?为什么今年生意那么难做?

广东外贸“失速”!作为全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省一季度的进出口数据略显失色。今年一季度广东省虽仍以外贸进出口总额1.84万亿元稳坐头把交椅,但仅增长了0.6%。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背后有多层因素:广东及香港受疫情影响;新兴市场产能不断恢复,海外需求收缩;去年同期基数大等

据海关广东分署统计,今年一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1.84万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下同)增长0.6%。其中,出口1.14万亿元,增长2.2%;进口6919.4亿元,下降2%。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外贸进出口前五强省份中,除广东省外,其他四个省份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广东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增速为何落后?多位受访专家均提到了疫情因素。

3月,深圳和东莞先后因疫情按下暂停键。有珠三角和长三角企业表示,深圳和东莞的本土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一方面,有企业反映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商无法如期供货。

另一方面,也有企业无法如期出货,运力不足、行动受阻,国内货物运不出去,海外产品也进不来成为疫情最严重时期的状态

不止广东的深圳和东莞,还有香港疫情,对整个广东的供应链和物流链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受2月份香港疫情快速蔓延的影响,广东与香港跨境物流运输受阻使得广东外贸显著承压。

由于香港是广东省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广东对香港出口额占比超过20%,有大量的货物需要采取出口香港再转运的方式运送到全球各地。

从贸易伙伴上看,2020年,东盟超越香港成为广东第一大贸易伙伴。然而,香港在广东外贸进出口上仍然占据重要位置。

2月份,广东对香港进出口547.8亿元,下降8.5%,其中出口539.7亿元,下降8.3%,进口8.2亿元,下降19.9%。

“广东与香港地理位置靠近,香港是广东外贸进出口链条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站,因此从全国来看,香港疫情对广东的影响最大。”从2月开始,香港疫情越发严峻,有广东企业反映相关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不上,收货时间由原先的一天延长到七八天。

除疫情因素外,海外需求收缩也成为一大因素。主要经济体的高通胀趋势将因俄乌冲突及美国货币政策会大大延长调控周期,从而高度抑制境外消费需求,最终会反向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

国内供应商材料成本上升,给客户的价格也相应提高了。但是海外通货膨胀,导致消费疲软,海外客户的出货量自然减少了

随着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产能不断恢复,广东原先承接的外贸回流订单呈现再次外流的趋势

此外,中西部省区充分发挥中欧班列等运输优势,也造成了部分订单转移,一季度广东加工贸易增速下降明显就是一个证明。

越南在今年3月创下最新的进出口总额记录——673.7亿美元,环比增长38.1%,净增186亿美元。

越南海关总局统计,今年一季度,越南货物进出口贸易额接近1800亿美元,其中进口与出口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

其中,出口额达89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4%。据预测,2022年,越南货物贸易总额有望创下7000亿美元的新纪录。

从产品类型看,1-3月,越南共有14类商品出口超10亿美元,其中电话及零部件、计算机电子产品及零配件两类产品出口超10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5%和10.1%。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纺织服装是越南一季度对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商品类别,占越南新增出口额的近14%。

越南、印度等在吸引外资开展加工贸易这块增长速度非常快,这与广东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淘汰一些低端产业有关,而越南、印度刚好就把这些产业承接过去

一季度他们的生产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市场发展势头良好,进出口呈现大幅增长,部分“回流订单”又再转移,这对广东的进出口还是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除上述类似观点外,得益于欧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和英国-越南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关税优惠,也为越南对外贸易带来了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广东的加工贸易出现下滑。一季度,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5.3%,占25.6%。其中,东莞加工贸易进出口1015.6亿元,下降10.6%,占31.8%;深圳加工贸易进出口1845.7亿元,下降12%,占24.9%。图片

2020年广东加工贸易规模占广东外贸已下降到30%以下,广东加工贸易在中国加工贸易中的占比也从半壁江山下降至如今的30%以下,但其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

根据计算分析发现,加工贸易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与拉动度较大,出口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进口。

目前广东开展加工贸易的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都已经过去了,加上产业结构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对加工贸易的重视程度也下降了。

原来广东提出“腾笼换鸟”,想把珠三角的加工贸易更多转移到粤东西北,虽然有一点成效,但是还是存在不少客观因素的阻碍,比如交通不够方便、供应链不够完善等,因此更多企业选择了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图片

加工贸易的萎缩将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减弱其桥梁作用减弱、降低“双循环”的连接效应;使其关键产业规模减少;制约数量大、层次多的劳动力就业和要素配置等。

由于很多中小企业都在从事加工贸易,因此其对于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还是很重要的。疫情影响之下,加上通货膨胀导致原材料价格飙升,就会有企业撑不住而倒闭,所以还是要把加工贸易重视起来,要把它稳住。

对于广东加工贸易的未来发展方向,业内人士建议,加工贸易可以选择向高质量高效益型、绿色可持续发展型、进口替代(产品内销)型转型

在区域选择方面,加工贸易可以选择双向转移。加工贸易可以向国内其他地区或国外低成本地区转移,降低成本提高比较优势,同时也可以留在本地,依靠政策引领、产业基础支撑、产品优势等,带动本地加工贸易发展。

这轮订单主要是国外供需失衡所致,国外工厂因为疫情而大规模停产或减产,订单就给到了国内。

只是,随着全球疫情防控的变化,外国订单还会不会持续?”东莞一家拟上市企业的负责人用明确的数字就告诉记者,2022年的订单会减少10%~20%。

实际上,不仅是东莞,疫情和其他因素综合影响下,同样作为外贸企业中重镇的珠三角其他城市外贸产业链企业,也存在类似情况。

马强(化名)是深圳一家消费电子制造企业的修理工,他向记者表示,他所在公司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多种消费类电子产品,但非一线大品牌,其产品主要面向海外欠发达国家或地区。

因为疫情下全球居家办公、居家学习的需求大幅增长,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公司产品销量大增。

马强表示,对于他这样的员工来说,最直接的变化是,最近两年他开始变得异常忙碌,经常加班到很晚,相应地月工资也从平常年份的5000元至7000元,增加到过万元,年终奖也有明显增加。

不过,从今年开始海外的需求已有回落的迹象,其工资也较过去两年的高峰期有所下滑。

应对疫情和海外订单可能减少的风险,许多东莞外贸人开始采取新的办法。

陈力说,对于他们而言,疫情至今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为了更好的规避疫情散发带来的冲击,他也选择“分散投资”:到内地择地再投资办厂,这样一来即使一家工厂被关闭,还有其他工厂可以保证产能。

“当然,选择异地办厂也不仅仅是因为疫情,现在珠三角特别是深圳、东莞的用工成本和税费等支出相对较高,例如我们厂的员工,最多每个月可以拿到15000元左右的工资,现在长三角等许多城市为了吸引相关产业进驻,提供了非常不错的政策和优惠税率。”

陈力说,“以我们手机电子配件行业为例,以前重庆就有很多类似的手机电子配件工厂集群,现在湖南也多了。”

对此,有市场人士表示,东莞外贸出口除了受疫情影响较大以外,还有产业结构的原因。

总体上看,东莞的出口产业中,有不少传统产业可替代性比较强,不少产业转移到东南亚等地。所以,看似疫情的冲击,但对于东莞乃至珠三角的城市来说,这样的“外贸迁移”也必须引起重视。

全部评论


标签: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核发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行情评述
工程塑料
政策要闻
大厂动态
大厂动态
关于我们
专塑视界APP
塑化前沿门户
专塑视界
手机扫码
下载APP
了解更多
最有料APP
买塑化原料就上最有料
专塑视界
手机扫码 下载APP
了解更多
塑料新鲜事
分享每日塑料新鲜事
专塑视界
打开抖音 扫一扫
了解更多
专塑视界
手机扫码
下载APP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