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北化院
图片来源:北化院
01
高高的护城河,望而却步
铝塑膜根据制造工艺不同分为干法和热法两种。干法工艺为在PP和铝层中间直接加粘结剂直接复合,采用绝缘粘结剂。优势在于防短路性能要好于热法工艺,且粘结剂本身延展性要好于PP层,不需要高温处理不影响成型。热法工艺为在铝层和CPP层之间用MPP粘结,在一定温度下热压合成。优势在于耐电解液和抗水性方面。

根据封装方式的不同,锂电池可分为软包电池、方形电池、圆柱电池三种。铝塑膜主要用作软包电池的封装。在三种封装方式中,圆柱电池、方形电池用的都是金属硬壳,所以软包电池作为其中的异类,其优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3点:

软包铝塑膜主要由外租层(ON层,尼龙为主)、阻透层(AL层,压延铝箔)、热封层(CPP层)等通过胶黏剂复合而成。尼龙层保护中间的铝箔不受划伤,铝箔层阻止水汽打入电芯内部,损害电池核心,聚丙烯层主要阻止泄露的电解液腐蚀铝箔层,原材料的成本占比接近70%。电池中各组件各司其职,软包锂离子电池专用封装材料,起到保护内部电芯、隔绝外界环境的作用,是电池的盔甲。
相较钢壳、铝壳等电池壳体材料,软包铝塑膜有着重量轻、比能量高、内阻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当然了,软包电池也有自己的缺点,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贵。这么重要的铝塑膜,成本占整个电池的18%左右,单价是电池隔膜的十倍,每平米价格15-35元。
在电池几大材料中,由于开发难度大,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铝塑膜一直被喻为锂电产业链中“国产化的最后一块高地”,特别是铝塑膜最内层的流延聚丙烯薄膜(CPP)专用料更是一直没有国产化方案,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图片:2020年全球铝塑膜主要企业市场份额
真要说起日本的铝塑膜玩家如何建立的行业壁垒,主要还得从下面三个方面展开:
1. 原材料。刚才讲了铝塑膜的多层肉夹馍结构,它直接决定了耐电解液、耐高温及使用寿命等关键性能。比如粘结剂就需要根据电解液成分等因素配置,一般都是企业的核心机密,而且起步早的玩家早已通过无形的专利保护,让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一蹴而就。
2. 制备工艺。铝塑膜有干法和热法工艺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势,所以玩家也根据自身需要选取。工艺更多的需要玩家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实践出真知,一次次试错,才能打开完美工艺的金钥匙,保证在实现铝塑膜生产指标达标的基础上,同时提高各批次的一致性、稳定性,以及良率。

图:铝塑膜制作工艺
3. 设备。铝塑膜的生产设备超过五种。其中铝箔涂布机等核心设备精密度要求高,生产壁垒高,而且对于动力电池来说,一般都是定制化设备,定制周期普遍在15个月以上。说白了,没有一把好的斧头,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呢?(笔者想起了我国在半导体领域,被光刻机支配的恐惧)
所以,受限于原材料、制备工艺和设备,我国生产的铝塑膜主要运用在中低端消费电子领域,比如我们的手机电池。而高端消费电子及动力电池领域产品多年以来,都是来自海外的玩家。如何破题实现产业升级和弯道超车,是摆在每一个国产玩家面前的重要难题。
02
打好国产替代的阻击战
首先,要想实现国产替代,得先证明这个市场得无限好才行。否则,就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
虽然目前市场需求量逐渐加大,但动力电池企业在选择国产铝塑膜时,还存在着很多顾虑,长期以来使用进口铝塑膜产品,在产品适配上已经成熟,此外还对国内铝塑膜产品的性能担忧。
不过尽管国产铝塑膜与进口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些年,国产铝塑膜企业在材料、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都在不断完善更新,其产品质量,产品一致性,和耐电解液性能上都有了质的提升。同时在动力电池领域,很多企业开始逐步接受国内铝塑膜产品,国内一些主流电池企业已经开始对国内铝塑膜产品进行测试、调试等相关工作。

图片:国内动力电池2020年装机份额
从未来的增量前景看,随着全球电动汽车的爆发,预计 2025年铝塑膜需求占比超7成将来自于动力铝塑膜。这样算下来,2025年全球铝塑膜需求约10亿平,对应市场空间1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百亿级的市场,怎能不爱。

图片:动力电池需求不断提升
这么好的市场,虽然日韩企业有着显著的先发优势,积累了技术、经验和客户,但对我们来说,不是一点儿机会没有。那么,我们该如何突围呢?
1. 抓住对方打盹的机会。打胜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刚才也说了,下游动力电池铝塑膜的需求旺盛。但是从目前日本各玩家的扩产情况来看,相对比较保守,DNP和昭和扩产计划十分有限。而国内玩家的计划两年后的计划产能较今年翻了近一倍,这为国产铝塑膜带来替代机会。

图片:全球铝塑膜产能预测
2. 产品是实现超越的第一竞争力。我们说,龟兔赛跑最后乌龟能赢,前提是乌龟得在跑,原地踏步肯定是不行的。国内的玩家虽然起步晚,但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强,以明冠新材(688560)的铝塑膜为例,在很多性能指标(比如热封性能、冲壳深度)上已基本接近进口玩家(DNP、昭和电工)的水平,业内专家表示:“国产铝塑膜具有五大优势:一是性价比优势,国产价格与进口价格保持20%~30%以上差距;二是性能保障,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进口品牌水平;三是灵活销售策略,市场开拓渠道更直接,交易方式更灵活;四是完善的售后服务,货源充足,配送及时,技术服务更全面、快速;五是良好的售后保障,敢于承担风险,消除客户顾虑。”
而且,在未来国内玩家产能持续扩张的背景下,铝塑膜价格的下降是大势所趋,比如可以省去日韩企业产销链条的中间代销成本等等。这样,就会形成国产替代的良性循环。而从现在来看,或许是进入良性循环的开始点。
03
看似光明,实则暗流涌动
全部评论